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”元宵节起源于汉朝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好几个版本,其中一个是这样的:相传,汉文帝为了庆祝周勃、陈平等人于正月十五平息诸吕之乱,每逢正月十五都微服出宫,与民同乐。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宵,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
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不断丰富,不少地方在元宵节庆中增加了耍花灯、耍狮子、划旱船、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在江南小城——石城的元宵节因为“灯会”而更加热闹。
石城县在南宋时就有了灯会活动,明清时期新春舞灯活动在石城已盛行,石城灯会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习俗,在石城方言中,“灯”、“丁”同音,因此,舞灯便有祝愿人丁兴旺、庆贺吉祥之意。农历腊月一到,乡村间一些文艺爱好者便自发组织起来,制作各式灯彩,自正月初一起游村串户舞灯为戏,直至元宵“谢灯”方才停止。
说起元宵灯会,要数大由乡濯龙村的板桥蛇灯表演为最盛。每年元宵佳节,数千名群众慕名而来观此盛景。濯龙板桥蛇灯又叫竹篙灯,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民俗活动,它是石城客家灯彩里独具特色的灯彩形式之一。
濯龙板桥蛇灯可以说是一个村子的狂欢。在这一天晚上,当听到喧嚣的锣鼓声,村民们就知道出灯了。当队伍行进至自家时,村民们便燃放鞭炮烟花接灯,祈求丁财两盛,然后取出精心制作的灯具,依次接续在灯队的后面,队伍越来越长,场面越来越热闹。由村里各家各户连接而成的板凳灯就像一条长蛇,穿行在乡间田野中,在热闹的锣鼓声、鞭炮声中,在独特的客家歌声、喝彩声里,原本孤寂的山村被点亮,热闹了起来。
如此热闹的元宵盛会,你心动了吗?(编辑:温佳媛 审核:郑从根)